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德国,为了提高轰炸机在每次轰炸时西班牙德国的精度,俯冲轰炸战术出现了,这种几乎垂直向下西班牙德国的直线轰炸战术,在一战中被多次实践,只是受限于当时西班牙德国的技术条件,几乎没有可以转职进行俯冲轰炸的飞机。英国曾对自家的SE5A进行改进来满足俯冲轰炸的要求,不过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一战结束后俯冲轰炸战术相继受到了美国和日本的重视,两者分别操刀在二战前搞出了BF2C-1(也就是我们说的霍克3战斗机)和爱知D1A3,后来这两款战机在二战爆发前都退居二线了。不过说起俯冲轰炸机,很多人自然而然的会想起德国的斯图卡,而今天的主角却是另一款德国功勋俯冲轰炸机——HS123。
▲用A-48民用飞机做掩饰的容克K47战斗机,该机也为后来的HS123打下了技术基础
一战结束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很多武器装备的研发是在多重掩护下进行的,1933年德国空军急需一款可以支援德国地面部队发起突击战机。随后帝国航空部正式发起竞标,德国的阿拉多、海因克尔、容克斯都进行了投标,有趣三者的投标项目都是以德国的K47战斗机来设计机身。HS123便是亨舍尔公司为了迎合德国军方要求而研发的一种俯冲轰炸机,它的第一架原型机HS123V1于1935年5月首飞,在与费列赛尔研制的FI98的竞争中脱颖而出,HS123的原型机最初制造了三架,分别为HS123V1、V2和V3,只有原型机HS123V3上加装了两挺7.92mmMG17机枪。1935年8月三架原型机被送往柏林附近的雷希林进行测试,在测试中过程中两架原型机V2和V3做俯冲时,由于上翼的强度不够导致上翼机构变形,后不幸坠毁。随后亨舍尔公司总结失败经验,加固了翼梁结构,顺利通过了之后的测试,HS123也正式于1936年12月开始交付德国空军部队使用,并配备给了德军162俯冲轰炸机大队“殷麦曼”中队。
展开全文
▲HS123战斗机的结构图,该机没有常规俯冲轰炸机的叉形炸弹架,俯冲时只能通过机翼挂架投下炸弹
HS123的第一批量产型号为HS123A1,该型号保留了HS123V2和V3的原型机的气泡型整流罩,以及机头的两挺固定武器。HS123采用了全金属半硬壳结构,机身除后部及副翼采用了布蒙皮之外,其余部位全部采用了金属蒙皮,双翼单座结构,装备有整流罩和固定式起落架,动力为一台BWM132A-3星型发动机,后期量产型更换为了一款BWM132DC星型发动机,该机最大飞行速度为341km/h,最大飞行高度为9000米,最大起飞重量2215千克,最远飞行距离855公里,武器装备为两挺7.92mmMG17机枪,机翼下拥有四个炸弹挂点,可挂载四枚SC50型50千克航空炸弹,机腹下可挂载一枚SC250型250千克炸弹或者挂载一个副油箱。作为在紧急计划期间用来补充JU87研发空缺的俯冲轰炸机,该机更多的被用来训练。
▲西班牙内战期间的的HS123攻击机
HS123的成名之战是在1936年7月爆发的西班牙内战,德国介入内战并派出了秃鹰军团支持西班牙国民军作战,刚入役不久的HS123也加入了秃鹰军团,参与到了西班牙内战之中,在上世纪30年代,航空技术发展迅速,HS123作为一架俯冲轰炸机,它的性能参数也只能算得上平庸。时任秃鹰军团总参谋长尝试将HS123作为一架对地攻击机机进行使用,结果收效良好,HS123作为双翼机拥有更好的机动性,加上是亨舍尔公司的作品,HS123的机身结构较为坚固,在进行俯冲作战其发动机转速超过1800转时,可以像JU87一样发出刺耳的重机枪似的尖叫声。对敌方的地面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对于使用马匹来进行运输的敌方运输部队来说,这种尖叫声可以让马匹慌作一团,在西班牙内战结束后,西班牙政府还购买了德国秃鹰军团里的HS123。然而在西班牙内战中大显身手的HS123,并没能获得来自德国空军更多的订单,因为德国空军有了更好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星形发动机特写
内战结束后,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正式拉开了二战的序幕,HS123也随着德军闪电战的铁蹄进入到波兰境内,进行对地攻击并对波兰的地面部队造成了极大地损失,法国战役期间该机也凭借其较为坚固的机身结构和双翼机较高的机动性,甚至可以和已经服役并加入到法国战役的JU87比肩。在德军闪电战的攻势下,HS123随着德军的脚步征战欧洲,不断证明自己的优势所在,但是随着JU87“斯图卡”等一票更先进的轰炸机的服役,HS123退出德军部队的服役序列已成必然,二战爆发前1940年,德国仅有一个中队还装备着45架HS123俯冲轰炸机。
▲HS123B型战斗机,该机换装了960马力的BMW123K发动机,此外还有一款HS123C型,该机就是在HS123B的基础上安装一个封闭式座舱
接下来的1941年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在6月22日进攻苏联,因为德军装备的BF109要比当时苏联空军装备的伊16和伊15先进得多,所以在战争前期德军一路向前,此时已经面临退役的HS123却还被迫承担着较重的对地攻击任务,而且德军在东线作战时正值秋季环境恶劣,下起雨来德军飞机所在的机场一片泥泞几乎无法起飞,但是HS123对跑道的要求低,将起落架外层的整流罩卸下之后,便可在机场进行起飞和降落。已经过时的HS123在对苏联进行作战时,依旧担任着轰炸和对地攻击任务,这也使得德军高层注意到了HS123巨大的潜力。
▲被击毁的德军HS123战斗机,该机凭借着出色的防护,经常在苏军占据空中优势的时候独自出击,不过该机也在后来的消耗战中损失殆尽了
于是在1943年德军匆忙下令重启HS123的生产线,不过却得到了亨舍尔公司:“HS123的生产线早已关闭,已经安排了其他军事装备生产日程”的答复。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德国空军只好找来了之前转为训练机之用的部分HS123、以及退役和还没有销毁的HS123,东找西找凑出来了50架左右的HS123,经过改装大修之后派上了前线,随着东线作战的战线推进,HS123这种老旧的双翼机损耗严重,到1944年时,只有3架HS123还在德国空军服役序列之中,它们全都在之后的对苏联的作战中损失了。
▲正在进行后勤维护的HS-123战机
HS123自诞生之时就是为了填补JU87“斯图卡”还未服役的空白时期,所以德国空军一开始就把它作为训练机使用来看,HS123还是过渡性的装备。在上个世纪双翼机与单翼机互相博弈的时代,HS123上的固定起落架、开放式的座舱,注定了其被淘汰的命运,但即便如此HS123还是随着德军一直打到了1944年,不断为德国的地面部队提供着必要的火力支援,因为服役数量较少,其服役生涯所创造的战绩被德军更先进的俯冲轰炸机掩盖了,亨舍尔也在研发了HS123后,设计了更先进的HE111轰炸机,至此HS123走完了属于自己的战斗生涯。
▲中国军队装备的HS123战斗机
二战前研发并服役的HS123一共生产了229架左右,除了很大一部分作为德军训练俯冲轰炸机飞行员之用,16架跟随德军加入到了西班牙内战,一部分被西班牙政府买下自用,此外还有14架出售到了中国,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实力薄弱的中国空军,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以每架201万马克的价格从德国购买了12架HS123俯冲轰炸机,于1938年在衡阳组装完成,并参加了轰炸日本舰艇的任务,至1940年剩余的HS123从中国空军中退役并封存。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西班牙德国!